此次“停火”显得过于非正式

 

近期,由于以伊之间的冲突,中东地区的局势变得异常紧张。尽管有所谓的“正式停火”宣布,但实际情况仍然被持续的轰炸声所打断,形势依然严峻且复杂。

在此背景下,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身影显得格外突出——他不仅宣称成功袭击了伊朗的核设施,还声称以色列和伊朗已经就“全面彻底停火”达成协议,这种表态透露出他亲自介入的自豪与满足。

尽管以伊局势仍充满不确定性,但回顾特朗普对此次冲突的态度,与他此前的言论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竞选期间及其第一任期内,特朗普多次批评美国对伊拉克、阿富汗及其他中东冲突的干预,并多次承诺要结束美国在中东的“永久战争”。在5月份的沙特公开演讲中,特朗普也再次批评了美国政府在中东的霸权行为及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那么,这种言行不一、自相矛盾的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图片[1]-此次“停火”显得过于非正式-哈撒资源分享网

(一)

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他对以色列的支持便显现无遗,成为了美国在中东政策领域的“变革者”。

2017年12月6日,特朗普在白宫正式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并决定将美国驻特拉维夫的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尽管早在1995年美国就通过了要求将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的法案,但克林顿总统以来的历任总统都签署了豁免令,而特朗普却是唯一一位采取这一突破性举措的总统。

美国还正式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关闭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华盛顿的办事处,并未反对以色列在争议区域建立新的定居点。因此,特朗普被普遍视为历史上最支持以色列的美国总统。

实际上,考虑到地缘政治因素,美国与以色列保持了长期的特殊关系。在冷战时期,肯尼迪总统首先提出将美以关系定义为“特殊关系”,以抵消苏联在中东的影响力。此后,美国视以色列为战略伙伴,在反恐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减少了对中东的资源和力量投入,同时保持了对该地区的持续和强大影响力。

即便在战略收缩的背景下,美国仍希望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更大的成果,支持以色列以对抗中东地区的主要战略对手伊朗,并成为该地区秩序的最终塑造者。这也是为什么在以伊冲突中,特朗普不可能置身事外。

(二)

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提出了“以色列游说集团现象”,即在美国国内存在一个旨在推动美国外交政策向亲以色列方向发展的松散联盟,对中东政策产生着影响。

以色列游说集团,特别是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对美国政策制定有着显著影响,这一现象已经成为美国政治的公开秘密。据报道,在2023至2024年的选举周期中,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是向国会议员和联邦候选人捐款最多的政治行动委员会,为支持以色列军事援助方案的议员提供了大量竞选资金。数据显示,其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和联合民主计划支出近1.269亿美元。特朗普个人也因支持以色列而获得了大量资金支持。

在美国国内,公众普遍认为美以共享“共同价值观”,对以色列持有好感。美国两党在以色列政策上存在差异:民主党倾向于对以色列实施“严格的爱”,认为应适度施压以塑造以色列的政策和行为;而共和党传统上更倾向于无保留地支持以色列,这与共和党的选民基础密切相关。

图片[2]-此次“停火”显得过于非正式-哈撒资源分享网

对特朗普来说,最关键的依然是为自己积累更多的政绩。

特朗普一直渴望在任期内将“伊朗放弃核武器”作为自己的政绩,美国一方面采取强硬手段,对伊朗实施大规模的精准打击,另一方面又宣称这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和平,将此次冲突称作“十二日战争”,并声称美国的目标是“彻底解决”,而非仅仅“权宜之计”。

全世界都希望战火能够平息,然而美国此次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严重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国际法,从根本上讲是一种霸权行为。尚未解决的问题纷繁复杂,原本就复杂的地区局势因此变得更加复杂。伊朗的核能力究竟受到了多大打击?伊核谈判将何去何从?以色列是否会采取冒险行动?中东上空仍然笼罩着许多疑问。

据悉,此次行动是美国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首次对伊朗国内的主要设施进行打击。特朗普政府的这一举动再次证明,美国可以接受或至少“默许”对伊战争的加入。作为中东地区唯一拥有核武器和核保护伞的国家,以色列可能会因此变得更加激进。

在刚刚实现“正式停火”不久,以色列和伊朗似乎又开始各自采取行动。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下,全球动荡局势加剧,一个更加不稳定、不安全的世界似乎正在降临。

战争绝不是实现和平的正确途径。利益考量的层层叠加也无法真正解决地区冲突。在偏袒和霸权影响下达成的停火,注定是不牢固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